编者按
自民族国家形成以来,民族议题便广受关注。国家就其民族构成而言,可分为单一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在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间关系的处理即成为重要问题。不可否认,少数民族因历史、政治、地理限制等原因,在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弱势。民族问题具有多个面向,既有集体权利和个体权利的争论,也关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异议。什么是民族?什么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和作为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国民族政治学奠基人周平教授提出,构建国族让中华民族来一次新的自觉。政治学人近期与知名政治学者周平教授展开对话,从政治学视角分析民族问题,为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国族构建提供学理性思考,为全球政治学人提供思想养分与学习启示。政治学的困惑平台特此转载。
本期嘉宾
周平,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政治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周老师是我国民族政治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率先从政治学视角研究民族现象,构建了完整的民族政治学理论体系,在民族国家认同、族际政治、边疆治理等领域建树颇丰。周老师主持完成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并出版《民族政治学》《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香港政治发展》《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等十余部著作,其中的三部专著分别入选《国家成果文库》《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和教育部《研究生教学用书》。周老师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6篇,其中的23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权威期刊。周老师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三届和第四届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中华民族自觉的意义
问
今天,中华民族在国家治理和发展中的意义前所未有地凸显,您提出了中华民族需要来一次新的自觉的问题。中华民族的新的自觉有何意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问题上,您提出了加强民族团结和增强国民意识的双重进路方案,选择这种方案的理由是什么?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是否也能与其他国家的经验形成对话?
答
是的,中华民族的确是最值得也最须要关注的民族。中国近代开启民族国家构建的进程后,作为一个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也一步步地构建了起来,与中华现代国家的构建形成了互构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成为了中华现代国家的基石,切实地支撑着中华现代国家的大厦,并成为中国进入世界舞台的根本支撑。今天,中华民族更是成为国家崛起的主体,也是国家治理和发展根本性的社会政治资源,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忽略或回避中华民族,对中国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的研究就是舍本求末。诚然,中华民族的现代构建是历史上各个民族群体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与之一脉相承,从而接续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血脉。可是,今天的中华民族又是经过现代构建才形成的,从而与其历史形态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民族与中华现代国家有机地因而也是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了一起(在民族国家的“民族”与“国家”可以相互指代的条件下,中华民族与当代中国也是如此)。因此,以长期存在的中华民族的认知和研究的惯常思路,无法对中华民族形成准确的认知。而且,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华民族虚化的同时,基于少数民族的民族观盛行并成为了对中华民族进行认知的先验观念的条件下,中华民族本身的内涵、属性和价值等都未得到准确的认知。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争论,以及八、九十年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讨论,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觉。 今天,要实现对中华民族全面、完整的认识,中华民族也须要来一次新的自觉。今天,中华民族承担着更大的历史责任,也在国家发展中尤其是中国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巨大转变中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自身也在进行着进一步塑造。中华民族的新的自觉,根本上是要回应时代或历史的呼唤,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在国家崛起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的核心命题或要求,是要加强中华民族的建设。因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促进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凝聚,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朝着什么方向引导,就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和演变。中华民族的建设,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坚持民族团结的进路,同时也要增强国民意识和加强国民团结。也就是说,加强中华民族建设,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从两条进路同时推进,才能达成这个政策议程的目标。之所以要提出双重进路的方案或建议,是由中华民族的性质或属性决定的。中华民族既是国内56个民族凝聚而成的多族聚合体,也是全体国民组成的国民共同体,而且,只有将中华民族界定为全体中国人组成的国民共同体,才能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准确界定和恰当的述说。因此,只有从中华民族本身具有的双重属性出发,才能有效的推进这一重大的政策议程。此外,最早形成于欧美的民族国家之民族,本质上就是国民共同体。政治学对民族的关注,最早也缘于此,其中的诸多知识,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也以民族国家为基本的前提性预设。因此,突出中华民族的国民共同体的性质,的确有利于与其他国家的经验形成对话。
问
民族政治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政治学恢复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成果。民族政治学的时间不算长,但取得的成果却很突出。您对民族政治学的发展如何评价?民族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
的确,民族政治学是在改革开放后政治学发展和构建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取得的成果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新的政策的推出及实践,中国社会逐步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需要认知和回应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国外的知识和观念也大量地传入国内;另一方面,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政策和举措,也在持续地推出。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在快速的推进,尤其是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深刻的知识创新和知识革命。这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条件。在此背景下,中国政治学实现了快速而稳步的发展,并在最近几年实现了新的自觉。 在中国政治学发展的进程中,民族政治学经历了从开拓研究领域、形成稳定的知识体系、成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以及知识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族政治学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能够完整表述这套知识的话语系统,并形成和提出了应对各类民族政治问题的思路。这表明,民族政治学不仅成为了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且已经产生了作为一个学科的影响。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民族政治学的影响或意义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看,最主要的是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供给。从政治学恢复和发展的情况来看,在民族政治学构建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学科知识,实现了有效的知识供给。王浦劬教授主编的《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学术发展》一书,不仅对民族政治学进行了专门的介绍,而且也在多个专题中引述和介绍了民族政治学的成果。 二是政策供给。民族政治学在自我构建和发展中,基于对各类民族问题的研究而提出的应对方案,对我国民族政策的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实现了有效的政策供给。 三是观念供给。民族政治现象表现出来的多维度和复杂性,要求对其进行的观察、思考和应对也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民族政治学从基本国家立场及人类历史经验形成的看待我国民族问题的观念,丰富了看待国内民族问题的维度和观念,实现了有效的观念供给。 由于如此,民族政治学的构建和发展,拓宽了政治学的知识边界,丰富了政治学的知识生产方式,扩大了政治学的知识增量,为民族政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成为政治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转自公众号:政治学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