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基本理论知识手册

发布时间:2015-12-11 00:00:00      阅读次数:

【收藏】 【打印】 

 

 1. 统一战线的涵义

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

我们现在讲的统一战线,专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因此,这个统一战线就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一部分,这个统一战线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无产阶级是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第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长期战略,贯穿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始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成为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它的任务主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

u 2. 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

当前统战工作的对象是12个方面:(1)各民主党派成员;(2)无党派人士;(3)党外知识分子;(4)少数民族人士;(5)宗教界人士;(6)非公有制经济人士;(7)香港和澳门同胞;(8)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和回大陆定居的台胞;(9)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10)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I1)原工商业者;(12)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统战工作的重点是党外代表性人士。

u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迄今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 

迄今经历了民主联合阵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四个发展阶段。

u 4. 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

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出:“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宏伟事业中,都必须首先解决几个基本问题,即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性质、目标、阶段、步骤、力量等问题。统一战线为实现党的总目标、总路线服务,最根本的就是为完成党在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提供力量支持。这种力量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争取人心,就是解决人心向背的问题;二是凝聚力量,就是解决力量对比的问题。

 

在我们党近80年的光辉历程中,统一战线的工作中心始终没有离开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我们党成立初期只有几十名党员,党通过建立民主联合阵线,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运动,迅速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通过艰苦细致的统战工作,团结和争取了一切抗日的民族力量,发展壮大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经过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国统区"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条线”,各民主党派纷纷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使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特别是人心向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统计,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党配合军事打击,成功地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促成国民党军队师以上重大起义60余起,起义兵力达114万余人,还有大批国民党军政人员投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运用统一战线,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成功地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确立和发展壮大了爱国统一战线,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凝聚了强大力量。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条件下,战胜了来自经济、政治和自然界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圆满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与重视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把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都凝聚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上来分不开。

进入新世纪后,无论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是党的建设的任务,都十分繁重。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团结奋斗。

 

u 5. 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是统一战线的永恒主题

统一战线的根本职能和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因此,最大限度地团结和联合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形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和建设大军,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基本战略,成为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一大重要法宝。80年来,党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反复证明,围绕革命和建设的大目标,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既是统一战线的安身立命之本,是衡量统一战线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也是统一战线永恒不变的主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完成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更需要通过统一战线最大范围地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各种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团结的人越多,团结的面越宽,统战工作的成效就越显著,对党的事业也就越有利。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所有制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沟通感情、联络友谊、凝聚人心的独特优势,广泛团结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u 6. 统一战线的两面旗帜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要高举的两面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具有团结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可以实现最广泛的联合。要在爱国主义旗帜下,联合中华民族海内外一切有爱国心的人们。只要有利于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和平演变,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哪一个党派、集团,哪一个人,我们都要团结。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致力于我们的事业。

 

u 7. 爱国统一战线是促进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桥梁纽带

爱国统一战线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保持香港澳门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稳定繁荣,不仅要有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更有赖于港澳各阶层同胞与我们党和政府和衷共济,密切合作。统一战线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以后,台湾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历史使命,也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而迫切的愿望。但是,某些外国反华势力害怕中国的强大,千方百计地阻挠我国的和平统一进程;台湾地区领导人更替后,岛内政党纷争、政局多变,进一步加大了和平统一的难度;由于历史上两岸长期隔绝,台湾一些民众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还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因此,同香港、澳门问题相比,解决台湾问题的进程更复杂,难度也更大。

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曾指出:“现在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要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扩大两岸的交往与交流,进一步增进感情、联络友谊、消除隔阂、扩大共识,最大程度地密切两岸人民的关系,最大范围地团结台湾各族、各界和各阶层民众,反对“台湾独立”,反对分裂,发展壮大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力量,形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局面,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创造条件。

 

u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形成了一套统一战线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共事、广交朋友和自我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战工作在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引下,继承传统,积极探索,又创造了一些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这些优良传统和重要原则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坚持平等相待,充分尊重统一战线中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及其广大成员;

第二,坚持民主协商,在协商过程中加强党的领导;

第三,坚持求同存异,正确对待统一战线中的各种差异和分歧;

第四,坚持自我教育,不断提高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素质; 

第五,坚持真诚服务,切实帮助党外人士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坚持广交朋友,注重做好党外代表人物工作;

第七,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统战工作;

第八,坚持抓紧抓细,把各项统战工作落到实处。

 

u 9.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

统一战线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中国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决定的。毛泽东曾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不同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共产党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所以,毛泽东同志把统一战线视为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这一思想,指出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

2000年,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在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这是对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对进一步提高全党对统一战线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其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我们党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实现党的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决定了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长期性。所以,统一战线与我们党的命运息息相关,与我们党的历史共始终。只要共产党继续存在,只要党的最终战略目标还没有实现,就必然会有我们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10.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u 11.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关于统一战线的性质。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阶级联盟,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关于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统一战线有其策略性,但更主要的是它的战略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

(3)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统一战线的任务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还要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 

(4)关于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新时期统一战线要把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都联合起来。统一战线的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

(5)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要发挥它们参政和监督的作用。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6)关于团结和依靠知识分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积极性。统一战线要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统战部门要注意反映知识分子问题的全貌。

(7)关于发挥原者的作用。“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有真才实学的人应该使用起来,有钱的可以办工厂。 

(8)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不会损害社会主义经济,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9)关于民族问题。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我们的政策是立足民族平等,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着眼于把民族地区发展起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的情况,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要真正实行。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重点是反对大汉族主义。 

(10)关于宗教问题。要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扩大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办法,宗教方面也不能搞狂热,否则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

(11)关于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是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也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能够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和统一祖国的宏伟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12)关于祖国统一。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这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统一是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要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一切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

u 1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观点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统一战线担负的艰巨任务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统一战线思想,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行动纲领。 

(1)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我们党事关全局的长远战略方针。在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指出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要实现党和国家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 

江总书记对新世纪统一战线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论述,其精神实质主要是“四个离不开”: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离不开统一战线。二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统一战线。三是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统一战线。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离不开统一战线。因此,在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

(2)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矛盾统一体,没有一致性不可能建立统一战线,没有多样性就没有必要建立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致性和多样性有着不同的内涵。正确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内涵,有利于充分认识新世纪统一战线存在的客观理由,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一致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大陆范围内来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经济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二是在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是在思想文化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四是在奋斗目标上,都是为了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统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的看,大陆范围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大大增强。从大陆范围外看,热爱祖国,拥护并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在我国社会一致性不断增强的同时,多样性也有了很大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产生了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二是人们思想日趋活跃,自主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三是多阶层、多党派、多民族、多宗教的格局继续存在,其内部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四是香港、澳门回归后,还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生活方式共同存在的局面。 

我国社会的这种一致性和多样性,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这就决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客观的、必然的。

(3)坚持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注入了新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第二,提出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四条标准,即“衡量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效果着眼,一是看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看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与优势;三是看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四是看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三,明确了民主党派进步性和广泛性的内涵。“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在现阶段,集中体现在各民主党派同我们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党派的广泛性,是同其社会基础及自身特点联系在一起的。各民主党派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负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它们所联系的各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与要求的责任。” 

(4)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民族问题历来是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1993年,江总书记提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并就民族工作强调了三句话:继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强调了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关键是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5)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2001年底召开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原来宗教工作“三句话”的基础上,提出“四句话”,即“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我党关于宗教问题的最新观点,可以主要归结为七点:①宗教走向最终消亡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②观察世界宗教问题必须把握住三个主要特点。即宗教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将会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宗教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交织在一起,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宗教常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相交织,是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③广大信教群众是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④我国宗教还会受到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和国际上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内涵是“两个要求”、“两个支持”。“两个要求”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两个支持”是: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任何宗教活动都必须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⑥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动摇。⑦衡量宗教工作的成效要坚持四条标准。即党的宗教政策是否得到落实,宗教事务管理是否走上法制化轨道,与民族、宗教问题相关的矛盾纠纷是否得到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是否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首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作出了准确评价。指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不仅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允许的,也是光荣的,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力量,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力量。同时,对他们还要加强“团结、帮助、引导、教育”。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们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带动整个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守法,做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7)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做好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工作。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进一步加强知识分子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重要。当前,我国知识分子队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知识分子数量大幅度增加,总体素质显著提高,其中党外知识分子占一半以上。二是知识分子流动加剧,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许多人到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三是知识分子学习交流范围日益具有世界性。四是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针对这种发展变化,强调在知识经济时代,全党全社会要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风气;要认真做好“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在科教兴国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8)只要赞成“一个中国”原则,不管什么人都要团结。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也是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广泛团结和联合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不论什么阶层、什么党派、什么团体、什么人,只要赞成“一个中国”原则,拥护祖国统一,我们都要同他们加强联系,共同反对“台独”、反对分裂,努力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治局面。

 

u 13. 胡锦涛论统一战线

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抓紧抓实抓好,努力把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建设成为具有空前广泛性和巨大包容性的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共创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事业越发展,我们就越要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优势越得到发挥,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强大,我们的事业就越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作用和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要把发展作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统一战线必须牢牢把握的政治方向,把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统一战线的突出任务,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使命,把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职责,把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作为统一战线的重大课题,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正确认识和处理各民族特别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推动和实现全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关系,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政治优势。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根本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坚决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各种分裂、破坏活动。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关键是要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努力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要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确保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帮助和支持各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信教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 

 

  必须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全面兼顾和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切实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创造和创业精神,凝聚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是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保证,也是推动内地同香港、澳门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要严格按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重视和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内地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要加强对台湾人民的工作,加强同台湾同胞的团结,扩大和深化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要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为目标,坚持把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根本利益作为侨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海外侨胞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是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坚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抓好统一战线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统战部门建设,推动统一战线工作迈上新台阶。 

 

u 14.统一战线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中发挥重要的优势和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和第二步战略目标,先后达到了温饱水平和小康水平,但这只是小变化和中变化,只有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才是大变化。在前两步战略目标中,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时间更长,目标更宏伟,任务也更加艰巨,不是哪一党哪一派能够单独完成的,必须依靠全民族的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6900多万党员的大党,但在全国13亿多人口中仅占百分之五。因此,在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增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团结,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调动起来,组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

 

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顺利进行。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的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利益矛盾更加突出,稳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而且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不断利用民族、宗教、人权、西藏等问题进行政治渗透和分裂破坏活动,对我国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这就需要充分运用统一战线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以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u 15. 统一战线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优势和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们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要求我们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在我国,最主要的就是要坚持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广大人民的意志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这三项政治制度,都是与统一战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都体现了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宗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我们的一大政治优势。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行使国家权力,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成为发扬民主的一条重要渠道;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民族自治地区,既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又保证了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在新的世纪中,必须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扩大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政治参与,更广泛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更深厚的社会基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广泛的政治动力。

 

u 16. 统一战线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优势和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相互激荡,进步和落后的文化观念相互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能否建立健全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先进的文化体系,关系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

 

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汇集了大量高中级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他们作为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又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吸收一切外国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显著作用。统一战线包括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所有制、不同社会制度的人士,他们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他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努力发挥统一战线成员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促进全社会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牢固确立,促进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u 17. 新时期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将统一战线称作“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新时期统一战线正式定名为“爱国统一战线”。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新时期统一战线是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最广泛的联盟。它表现为,在大陆范围以外,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求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之同,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异,只要赞成祖国统一,愿意为民族振兴出力,即使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也要团结。这个范围的联盟是爱国主义的。在大陆范围内,爱国主义则体现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在这个范围的联盟内,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统一的。

 

u 18. 新时期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

 

 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第一个范围的联盟是主体,主体安定团结、坚强有力,第二个范围的联盟才能巩固、扩大,整个统一战线才能蓬勃兴旺。

 

u 19. 党中央对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 

 

党的任务是随着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党对统一战线的要求也随着党的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统一战线的要求,主要是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党派、民族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统一战线的要求,主要是巩固发展工农联盟基础上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战略转移,党对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也发生了根本变化。70年代末被明确为“双重服务”,即为四个现代化建设和统一祖国服务。80年代以后,党中央又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任务,在原来“双重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的任务,发展为“三个服务”,即为统一祖国服务,为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八九”政治风波以后,根据国内形势的需要,党对统一战线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为"四个服务",即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在1993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再次重申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任务的论述,并提出了党对统一战线的“六个促进”的要求,即统一战线要为促进政治稳定、促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做出贡献。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新世纪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因此,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代表党中央对统一战线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这“四个服务”,立足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围绕实现党和国家的三大历史任务,贯彻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更加全面、系统、准确,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进入新世纪后的统战工作。

u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既是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

u 20. 新世纪统一战线工作把握的基本原则

长期以来,我们党在统一战线实践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原则,需要我们在新世纪很好地坚持和遵循。

一是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是我们党80年统战工作实践中得出的基本结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使之成为统一战线成员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是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调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和优势的基本前提。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寓党的领导于民主协商之中,认真听取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意见,接受监督,集思广益,正确决策,使广大党外人士理解和接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还必须使统一战线内部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及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三是坚持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为解决中国社会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的主要矛盾而提出的,决定着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战线是党的总线路和总政策的组成部分,只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必须牢固树立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的指导思想,选好角度,发挥优势,为实现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 

四是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具体性质、目标、任务各有不同,但是,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史证明,要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团结的面越宽越好,团结的人越多越好。爱国统一战线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必须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把海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都凝聚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五是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统一战线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在统战工作中,首先要求“同”,就是要通过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帮助工作,把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上来。存 “异”,就是对不同性质的异,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对实行 “一国两制”方针带来的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在求大同的基础上,可以存大异;对党派之间的差异、信仰之间的差异、民族之间的差异、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差异等,则可以长期存在;对待统一战线成员中一些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上的差别,则要体谅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

六是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统一战线中的矛盾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即使个别的对抗性矛盾,也可以通过非对抗性的方式来处理。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是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它要求把团结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批评作为实现团结的主要手段,按照“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的原则,支持统一战线成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统一战线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矛盾,巩固和发展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 

七是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照顾同盟者利益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时期,我们党都通过制定各种政策,照顾同盟者的利益,以团结他们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奋斗。照顾同盟者利益包括照顾同盟者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同盟者的利益会有所不同,但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不能改变。照顾同盟者利益,任何时候都是我们党带领同盟者一道前进的重要保证。

u 21. 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发展趋势

进入新的世纪后,国际国内形势出现新的发展变化。要完成统一战线的各项任务,就必须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要对统一战线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统一战线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统一战线的作用将更加重要。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种不同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将会发生激烈的碰撞,由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事端将会增加,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还会进一步加剧。这不仅使我国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也必将对统一战线的民主党派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以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既关系到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统一战线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特殊功能,在党和国家的全局工作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 

二是统一战线的构成将更加多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思想观念等等方面已呈多样化的状态。随着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各种不同的经济成分、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在数量和规模上还会扩大,社会各阶层的分化、组合和流动在程度上进一步加深。新的社会群体产生后,原有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将有新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分流的知识分子以及海外新华侨等一些新的统战工作对象将会大量涌现,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将更加多样。 

三是统一战线成员中的政治意愿将逐步纳入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轨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参政议政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有序政治参与,并把他们的政治意愿和要求逐步纳入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四是统一战线工作将进一步社会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需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需要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随着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壮大,统战工作将逐步从大陆扩展到海外,从上层延伸到基层,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同时,承担统战工作的各种社会团体和部门也将会逐渐增多,统战工作会越来越显现出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五是统一战线工作将广泛运用现代化手段。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将给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加错综复杂。统一战线工作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动态,把握人们的思想变化,迅速处理各种敏感问题,单纯依靠传统的方法和手段已经难以奏效,必须延长“手臂”,广泛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需要,跟上形势的发展,做好新世纪的统战工作。

u 22.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u 23. 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具有重要性和长期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对于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新时期统一战线是统一祖国和振兴中华所必需。我国的统一战线成员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文化层次比较高,在海内外有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有爱国心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开放出力的强烈愿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争取祖国统一的不可缺少的依靠力量。第二,新时期统一战线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所必需。新时期统一战线包括各阶层、各党派和各社会集团,社会主义民主没有他们的参加,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新时期统一战线是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所必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还存在着具体利益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入,还会出现新的冲突和矛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功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在一个共同目标下把各方面的力量团结起来。

爱国统一战线将长期存在,这首先是由于在我国有统一战线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客观需要。从大陆范围内看,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集团。这种状况将长期存在,统一战线的团结、沟通、协调、自我教育功能也将在长时期内发生作用。其次,从“一国两制”的要求看,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一些特殊的地区搞资本主义,不是搞一段时间,而是几十年、成百年不变;另一方面,整个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两制和平共处,长期共存。统一战线要为推动“一国两制”的实施服务,任务是长期的。第三,从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关系看,共产党员在全国总人口中是少数,非党群众是大多数,仅就统战对象来说,也有上亿人口。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任何时候,共产党员都要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团结合作。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长期性也决定了统战工作的长期性。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了,共产党消亡了,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才会随之消亡。

u 24.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统一战线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有同无异,没有必要建立统一战线;有异无同,不可能建立统一战线;有同有异,才能建立统一战线。这里的同与异,实际上就是统一战线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从统一战线角度对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作了深刻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又进一步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决定精神,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所谓一致性,就是海内外广大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大大增强。大陆范围内,在经济上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思想文化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奋斗目标和共同理想更加一致。在大陆范围外,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拥护并致力于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

在我国社会一致性不断增强的同时,多样性也有了很大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从而产生了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团体。人们思想的差异性明显增强,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有了很大发展。多阶层、多党派、多民族、多宗教的情况继续存在,其内部状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变化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分化组合。工人已不再是单一的国有或集体企业里的工人,农民也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知识分子的分化流动更加明显。民主党派成员的数量增加到55万,宗教教职人员有32万多人,信教群众的数量达1亿多人,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还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共同存在的局面。

我国社会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我国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后,资产阶级作为阶级已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统一战线还有无存在的必要?如果说有必要,它存在的依据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发展,为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要不要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问题。同时,我国社会的一致性与多样性发展,也为统一战线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切实做好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u 25. 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是统一战线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指出,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是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这对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统一战线是同和异的统一体。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样性发展,使统一战线中各种思想观念互相碰撞,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各种矛盾彼此交织。只有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分歧,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才能使爱国统一战线在广泛团结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壮大。

从党的历史经验看,统一战线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既不能因为统战成员中出现不同意见和思想认识问题,就怀疑甚至放弃对他们的团结和联合;也不能因为统一战线成员中错误的政治观点属于个别现象,就任其蔓延发展。我们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不能把个人的问题当作组织的问题,不能把认识上的问题当作政治上的问题,不能因为出现个别错误政治观点而制造紧张气氛。必须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善意的批评意见,即使是逆耳之言也要认真听取、择善而从;对一般性的模糊认识,要在加强正面引导中予以宽容;对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要耐心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错误的观点则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和纠正。只有这样,统一战线才能始终保持真诚相待、宽松和谐、畅所欲言、团结合作的政治局面。

u 26. 努力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 

统一战线工作主要是做党外有代表性人物的工作,并通过他们把所联系的千百万群众团结起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与我们党亲密合作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直接关系到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前途命运。 

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统一战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物。这几年,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有关人民团体在进行领导成员新老交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政治交接,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取得重大进展,最基本的一条,也是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物队伍。这是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的组织保证。 

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关键是使他们能够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在政治上与我们党团结合作,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在所联系的群众中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较大的社会影响,能够经受各种政治考验。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物,既要通过党校、社院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又要通过加强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的安排工作,积极为他们铺台阶、搭舞台,帮助他们扩大社会影响,帮助他们提高领导水平和参政水平,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高,逐步成熟起来。 

总之,只有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不断涌现,我们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才能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才能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u 27. 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是统一战线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

统一战线是建立在共同目标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联盟,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就必须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否则统一战线就难以建立,即使建立了也不能巩固和持久。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要团结同盟者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就必须给同盟者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利益差别日益明显,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越来越成为我们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当前,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首先要积极引导同盟者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同国家全局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在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个大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具体利益。其次要通过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应措施,使同盟者的具体利益得到切实的维护。特别是要注意照顾同盟者的政治利益,认真搞好党外人士的安排工作,确保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协占有适当的比例,并与党内同级领导干部享受同等待遇,保证在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领导干部有职有权,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事实证明,越是充分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就越能不断增强爱国统一战线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地团结和带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u 28. 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新时期统一战线服从服务于党的工作全局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是包括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不放。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主要是服从和服务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一战线主要是服从和服务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统一战线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地位的高低、作用的大小,从根本上讲,就是取决于能否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志、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经济建设上来。

把统一战线成员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经济建设上来,必须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既要防止游离于经济建设中心之外的错误倾向,又要防止混同于具体经济部门、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简单做法。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紧紧围绕、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参与经济建设,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创造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只有这样,统一战线工作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应有的作用。

u 2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创造。其基本特点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作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国家政权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均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新时期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多党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1989年底,中共中央经与各民主党派充分协商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成为国家意志。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高度,列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并把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利于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能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国家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妥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保持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挫败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等对我们进行的挑战,面向新世纪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u 30.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和奋斗的成果,是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一大创造。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政党产生于近代。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辛亥革命后,我国曾一度以西方政治制度为楷模,设立议会,实行多党制。一时间,中国社会党派林立,大小达300多个。由于这些党派效仿西方政党,醉心于所谓的议会政治,专注于选举运动,为了争权夺利而彼此倾轧,结果不到两年就被袁世凯的封建铁蹄踏碎了。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成了代表地主、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为了维护地主、买办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国民党实行了一党专制,极力排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排斥、迫害和镇压政策。所以,这种政党制度无法实现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的政治参与和要求,不能团结人民大众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违背了中国的政治发展方向,终于被中国人民革命的浪潮所吞没。 

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同我国各民主党派一起,创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纲领,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实行武装斗争,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推翻三座大山的伟大斗争。我国各民主党派大多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他们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代表,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其反帝爱国和民主要求与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主张基本一致,从产生之日起就不是站在共产党的对立面,而是在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团结合作,共同斗争。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各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声明,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并与共产党一道筹备召开了新政协,制定了《共同纲领》,建立了新中国,正式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

u 31. 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是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原则

2000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统战部的一份报告上批示,在多党合作中要保持宽松稳定的政治环境。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指出:“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是我们在多党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这是对我们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半个世纪团结合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搞好多党合作的重要依据。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多党合作的历史看,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既有经验,也有教训。1957年“反右”斗争中,我们把民主党派中存在的问题估计得过于严重,把民主党派作为资产阶级政党,出现了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导致了一些民主党派成员不敢发表意见,不愿讲真话和实话;在“八九”风波之前,我们又对一些民主党派成员中存在的错误认识疏于教育引导。90年代以来,我们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既没有因为一些民主党派成员中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就改变、怀疑甚至放弃对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方针,也没有因为这些错误认识属于个别现象而任其发展蔓延,而是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及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多党合作既保持了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又保持了振奋活跃的民主气氛。实践证明,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民主党派建言献策;有利于我们党接受来自党外的批评和监督;有利于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形成亲密团结、共同奋斗的政治局面。 

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多党合作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他们与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存在着具体利益差别和不同的价值观念,一些成员还存在一些不同于我们党的思想认识甚至错误的思想政治观点。对此,必须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一般性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思想观点,要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引导;对那些事关政治方向、根本原则的错误观点,必须进行批评纠正,有针对性地进行政治引导,以更好地团结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与我们党一道前进。

 

u 3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1994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统一战线性质是人民政协的根本特征,贯穿于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成员结构、活动原则和议事方式等各个方面。人民政协又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同他们团结合作、协商议事的重要场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要实现形式。

人民政协主要特点有:第一,政治上,对大陆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对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第二,组织上,最大限度地代表和包容爱国统一战线中各个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和各界爱国人士。其成员及所联系范围之广,超过任何统一战线组织。第三,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和组织形式,是具有党派性的机关。在人民政协中,各党派以政党名义参加会议,可以党派名义发表意见、提出提案,开展参政议政活动。第四,人民政协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汇聚了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采取协商方式参与国家和地方各项大政方针的制定,对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意见和批评,既能反映多数人的意见,又便于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是适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u 33. 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标准

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党内外一些人在我国政党制度上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观点,认为我国也应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产生这种错误观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模式作为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标准。因此,准确把握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标准,是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前提。 

如何衡量我国的政党制度?党的三代领导人在不同时期从不同侧面进行过论述。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判断一个国家政党制度优劣的重要尺度,是看它是否适合本国国情。”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标准,指出:“衡量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效果着眼,一是看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看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与优势;三是看能否保持国家政体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四是看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标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任何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终都体现在对生产力的促进上。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团结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前提,社会动荡不安、冲突不断,就无法搞建设,什么事也干不成。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宗旨和目的,也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些标准中,最根本的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效果着眼。国情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存在的总和,任何政党制度都是在一定的国情中形成、存在和发展,也都因在国情中失去存在的理由而走向终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无论那个国家的政党制度,都是一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实践发展的产物,都必须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这一标准的提出,为正确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先进性、优越性提供了科学的判断依据,对于澄清人们在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上的模糊认识,消除疑惑,明辨是非,自觉抵制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u 34. 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14号文件)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多党合作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加以充实、完善,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我国多党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 

(1)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与协商。一是中共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举行民主协商会,就大政方针问题进行协商;二是邀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举行谈心活动;三是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交流情况,传达重要文件,听取意见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及其他重大问题,约请中共中央负责人进行交谈。上述各种协商形式,原则上也适用于中共地方党委和民主党派地方组织之间的协商。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在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常设专门委员会中,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应占有适当比例;中共人大党组成员应与担任人大领导职务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经常沟通思想,交流情况,交换意见;人大、人大常委会在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在组织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时,应吸收人大代表中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并可聘请民主党派、无党派的有关专家参与。 

(3)在各级人民政府中共产党员同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举荐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和政府及检察、审判机关的领导职务;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召开全体会议和有关会议讨论工作时,视需要邀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列席;政府及有关部门可聘请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兼职、任顾问,或参加咨询机构,也可就某些专题,请民主党派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可就专业性问题同民主党派对口协商,在决定某些重大政策措施前,组织有关民主党派座谈,征求意见。聘请一些符合条件和有专门知识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等。 

(4)在人民政协中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要切实保障政协委员提出批评的自由和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要保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常委和政协领导人中占有一定比例;在政协会议上,民主党派可以本党名义发言,提出提案;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要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政协机关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领导干部。

u 35. 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都指出:“建立健全配套措施,使多党合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1989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几十年来团结合作的历史经验,明确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准则和进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的内容和程序,是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就是要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对这些年来各地在多党合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升华,上升为政策和制度规范,形成与此相适应、相配套的政策、制度体系。 

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法规的制定,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等方面领导人选的确定,应征求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并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要扩大民主党派的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对口联系,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围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将民主监督寓于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之中,做到经常性监督与重大问题监督相结合,拓宽政府和司法机关在民主党派成员中聘任特约人员的领域,进一步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由此,使我国的多党合作在理论上更加成熟,政策上更加规范,程序上更加合理,实践上更加有效。

u 36. 我国多党合作中的“四个坚持”

江泽民总书记1997年12月23日,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新老领导人座谈时提出,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必须进一步明确和始终不渝地坚持的方针和原则是: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柱。无论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都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学习邓小平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这一理论武装头脑。 

(2)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系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充分反映各民族、各党派、各界人士共同意愿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论断,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正确政治路线。中共十五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的政治基础。我们党与各民主党派必须共同维护这个政治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历史进程中,自觉坚持并切实把它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战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具有巨大优势和旺盛生命力的新型政党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它是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制度保证。 

(4)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是我们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基本方针,核心问题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同奋斗的目标之一。要切实贯彻这一方针,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做好民主党派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性、创造性,防止忽视和轻视民主党派作用的倾向。另一方面,民主党派本身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在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充分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u 37. 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涵义

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是指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和政府以及各种社团组织、社会基层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中的合作共事。它是统一战线中最普遍、最经常的一种关系,存在于统一战线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上。坚持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政策,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全体人民都有权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与爱国统一战线的统一,加强和扩大党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对于推进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增强国家政权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基本职能,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u 38. 参政议政

是我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其他爱国人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泛称。参政议政是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我国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有:(1)政治协商。中共中央采取民主协商会、高层次小范围谈心活动和专题座谈会的形式,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有关重大问题,进行协商。通过协商,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民主党派所接受,同时吸取各种有益的意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2)举荐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3)聘请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监察员、检查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4)协助政府有关部门与民主党派建立对口联系。(5)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大和政协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在人大、政协中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6)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同政府有关部门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结合,有计划地进行调查研究。(7)支持民主党派开展经济、教育、科技、法律等咨询服务和智力支边、扶贫工作。

u 39. 民主监督

指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对共产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所进行的监督。民主监督的基本方式是批评、建议。民主监督没有法律约束力,性质上不同于人民代表大会所行使的国家权力的监督。发挥各方面人士民主监督作用的总原则是: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各方面的人士对共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监督作用体现在多方面,例如,在政治协商过程中,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向中共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在人大代表中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发表批评、意见和建议;在政协会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可以就各方面的问题提出批评意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政协委员还可以通过视察、举报、调查与检查活动以及提交提案来实行监督;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政府有关会议、活动,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批评,同时还可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财务、物价、税收大检查,参加国家监察部门组成的专项调查组工作。

u 40. 政治协商

指爱国统一战线内部,就政治问题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政治协商的目的是充分发扬民主,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增进相互沟通和理解,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重大事项,国家的重要法律、法规,重要方针政策及重要部署,有关统一战线和群众生活的重大问题等。政治协商的主要渠道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其具体形式有民主协商会,高层次、小范围的谈心会,专题座谈会等;人民政协内的协商,其具体形式有政协的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议、主席会议等。

u 41. 什么是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是对我国的一些在1948年5月1日以前即已成立,并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有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具有民主运动历史的一些党派的统称。

u 42. 现在,在中国大陆范围内有几个民主党派               

8个,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u 43. 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参政党。

u 44. 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什么

“一参加三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u 45. 什么是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三个为主”

以协商确定的重点分工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为主。注重政治素质,发展与巩固相结合,有计划地稳步发展。

u 46. 各民主党派发展成员的重点分工是什么

民革发展成员的重点分工是:一是同原中国国民党有联系的人士;二是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三是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和其他中上层人士。民盟发展成员的重点分工是: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和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民建发展成员的重点分工是:经济界人士以及有关专家学者。民进发展成员的重点分工是:从事教育、文化、出版以及科技等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农工党发展成员的重点分工是:从事医药卫生以及科技、教育和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致公党发展成员的重点分工是: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人士。九三学社发展成员的重点分工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以及高等教育、医药卫生等方面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台盟发展成员的重点分工是: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省籍代表人士。

u 47.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既是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关系,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种执政党与反对党,在朝党与在野党互相倾轧、互相斗争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坚持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的关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这种领导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和政治思想工作来实现的。 

(2)充分尊重各民主党派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在保持政治方向一致的前提下,要放手让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各民主党派的内部事务,均由他们自由做出决定,共产党要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自主权。 

(3)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在团结奋斗中出现的矛盾。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在团结合作中难免出现一些矛盾,一般说,是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一致情况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当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协商,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求得正确解决。这是处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之间矛盾的指导方针。

u 48.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简称十六字方针。其基本精神是: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长期合作,进一步扩大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个方针的形成有一个过程。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随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定了这一方针。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民主党派的性质也发生历史性变化,各民主党派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统一战线内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性进一步增强,团结合作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这个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继续和发展,是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以及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基本方针。其客观依据是各部分劳动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具体利益的差异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思想。“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则生动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彼此信任、真诚合作的关系。

u 49. 在多党合作中实现共产党的领导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中共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这种领导,主要是通过中共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和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的。在多党合作中改善和实现党的领导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要依靠党的正确纲领、方针路线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提高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共同目标和任务而奋斗。 

(2)要与民主党派平等协商,认真听取意见,集思广益,接受监督,寓党的领导于协商过程之中,从而使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成为各民主党派自觉的一致行动。 

(3)充分尊重和照顾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的利益,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和具体要求,坚持真诚服务,切实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党对民主党派领导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4)要对同盟者进行思想教育,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既要讲团结、合作、友谊、人情,又要有善意的帮助和教育,在政治思想上给予民主党派积极、真诚的帮助。

u 50. 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

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其基本方式是提意见作批评。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指出:“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畅通下情上达的渠道,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这对于各民主党派充分履行职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自觉倾听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的监督。没有监督,听不到不同声音,就会产生懈怠,就难以有效地防止和遏制腐败,就跳不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同来自基层群众的群众监督和来自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党内监督一起,构成完整的监督体系,不同于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法律监督,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能够使我们党听到不同声音,能够起到其它监督方式所起不到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首要的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民主监督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主监督作用的大小直接反映着民主的程度。因此,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必须广开言路,畅通下情上达的渠道,营造畅所欲言的环境。只要出发点是为了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民族全面振兴和祖国完全统一,什么话都可以讲,讲错了也不要紧。 

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是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的关键。要把广纳群言、以收众益作为座右铭,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听得进逆耳之言,容得下尖锐批评,并在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切实克服那种对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闻而不办,办而不实的现象。 

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还需要民主党派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民主监督中讲大局、讲原则、讲团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勇于讲真话,讲心里话,做共产党的挚友和诤友。

u 51.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是多党合作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党合作是以民主党派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水平影响和决定着多党合作的水平。进入新的世纪,多党合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给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出许多新的课题,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显得日趋重要而迫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这对于民主党派在开放性、多样性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完成政治交接的任务,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和发展与我们党在新世纪的长期合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首要的是以政治交接为主线,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推动领导班子成员学理论,讲政治,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共识,增进对多党合作制度的共识,增进对全党工作大局的共识,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他们能够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判断形势,在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以及根本原则问题上,是非分明,保持清醒头脑。要采取有效措施,为他们加强实践锻炼和政治训练创造条件,扩大他们的政治影响,丰富他们的政治经验,提高他们的领导水平和参政水平。 

加强思想建设,是支持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的中心环节,重点是巩固和发展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为根本任务,协助广大党派成员增强贯彻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自觉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全面认识民主党派成员特别是新一代中青年成员的思想状况,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民主党派政治联盟的特点,努力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做到虚实并重、育导结合、情理相济、切实有效。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建设,主要是推动他们按照1996年《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和1999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的精神,引导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中,坚持政治标准,注重政治素质,建立健全组织发展程序,严格把好入口关,防止片面追求年轻化、单纯追求数量的倾向。结合2001年到2002年党派地方和中央换届,帮助民主党派发展一批素质好、层次高的人才。此外,要积极协助民主党派加强机关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我们党是执政党,在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中,还要积极帮助民主党派改善工作条件,进一步解决编制、经费等实际困难,使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u 52. 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无党派人士是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外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有代表性的人士,主体是党外知识分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他们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反映无党派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他们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反映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的重要作用,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无党派人士的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方面。 

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新一代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和安排的力度,切实解决新老交替问题。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培养选拔无党派人士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中都有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在中央各部委15名非中共领导干部中,有6位是无党派人士;有171位无党派人士担任市(地)、厅(局)级领导职务,占同级非中共领导干部的43%。但也要看到,这些年来,随着各民主党派等党外人士新老交替的加快,无党派代表人士也存在年龄偏大、数量偏少的现象。必须下大力做好无党派代表人士特别是新一代代表人士的培养、教育和选拔工作,努力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年龄结构合理、有较大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无党派人士队伍,做到后继有人。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无党派代表人士的联系和沟通,认真听取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为无党派人士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要在各级政协保留无党派代表人士的界别,召开民主党派、工商联领导人等党外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协商会、情况通报会以及考察调研等活动,要邀请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

u 53.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准则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共产党同各个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共同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负有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责任。

u 54. 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

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

u 55. 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

我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期的政纲,主要是反帝爱国和要求民主,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纲领的要求基本一致,因而它们与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各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同中国共产党有过长期合作的光荣历史。

在抗日战争时期,它们同共产党合作,共同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而协力奋斗;在抗战胜利后“旧政协”和国共和谈期间,它们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争取和平、统一和民主而作出努力;在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的时刻,它们严正声明不参加、不承认国民党召开“伪国大”及其所制定的“伪宪法”,积极参与了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以后,各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公开宣言、决议和通电,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其领导人应中国共产党邀请,陆续进入解放区,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筹备新政协。这时,各民主党派已经转变成为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和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u 56.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党派原来联系的阶级、阶层的人们,绝大多数已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社会主义劳动者,还有一部分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同时还有一大批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知识分子参加了民主党派。根据以上情况,邓小平在1979年明确指出:我国的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邓小平的论述,肯定了民主党派的历史性进步,纠正了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把民主党派当作资产阶级性质政党的错误,又指出其仍然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强调其具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进步性与广泛的代表性相统一的特点,阐明了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基本性质。 

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是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它们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民主党派的作用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协调关系,自我教育。

u 57. 我国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

我国各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是由其政治联盟的性质决定的,其内涵也随着民主党派的历史进步不断发展变化。在新形势下,党内外有的同志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民主党派的性质和特点,有的片面强调民主党派的进步性,把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的延伸,在实际工作中按共产党的标准要求民主党派;有的片面强调民主党派的广泛性,把民主党派当作落后组织来加以限制和防范。因此,进一步明确民主党派进步性和广泛性的内涵,对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民主党派的进步性,是与它们积极参加我们党领导的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实现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历史伟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阶段,这种进步性集中体现在各民主党派同我们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党派的广泛性,是同其社会基础及自身特点联系在一起的。各民主党派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负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它们所联系的各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与要求的责任。”这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的进步性,主要指它们能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民主党派的广泛性,主要指它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更多地代表和反映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具有多种多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体,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也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否认了进步性,多党合作就缺乏坚实的基础;否认了广泛性,民主党派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我们必须全面认识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把握民主党派的性质和特点,坚决克服在这个问题上的片面性认识和做法,促进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健康发展。

u 58. 知识分子和党外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指在同时代社会劳动者中具有较高程度文化专业知识,并以创造、积累、传播文化专业知识为专门职业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阶级的出现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而产生,它也将随着阶级的消灭以及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的消灭而消失。所以,它是社会分工和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普及而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一个社会脑力劳动者阶层。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确定知识分子的标准不同。我国现阶段确定知识分子的标准是:具有中专以上的文化水平,从事科研、教育、文化传播、技术应用、企业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的脑力劳动者。

党外知识分子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目前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

u 59.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党外知识分子是统战工作对象

(1)肯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从知识分子的阶级地位来说的。党外知识分子是统战工作对象,是从党与非党的关系来说的。在新时期,统一战线实质是党与非党的联盟,党与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盟,理所当然是统战工作的范畴。

(2)工人阶级内部也存在统一战线。早在1950年,周恩来在第一次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有统一战线性质。1979年邓小平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期间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党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同时又是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也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3)我国有8个民主党派,他们是由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其成员大多是党外知识分子。今后,民主党派将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主党派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战工作重要对象。把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工作对象,有利于发展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关系。

(4)把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工作对象有利于根据他们的特点,照顾他们的利益,调动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积极性。党外知识分子,尤其是中高级党外知识分子,许多是政治代表人物,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把他们作为统战工作对象,给予特殊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 

(5)党外知识分子中的许多人由于家庭和历史的原因,本人或亲属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国外侨胞以及华人有各种联系。做好他们的统战工作,有利于广泛团结和争取港、澳、台同胞和国外侨胞,促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实现,也有利于加强与国外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总之,把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对象,并不否认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也不否认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而是在肯定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前提下,更好地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照顾他们的利益,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恰恰表明了共产党对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视。

u 6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新变化

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知识分子的学习、择业、工作、交流等活动与市场机制日益结合,国际交往和流动也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大幅度增加,总体素质显著提高。我国知识分子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000万人发展到目前近5000万人,其中党外知识分子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不仅在科教文卫等领域创造出卓越的成就,使我国在一些高新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一些党外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具有相当实力和影响的民营科技企业家。 

二是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流动加剧,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外知识分子已不再都是国家干部身份。据统计,目前在全国3800万专业知识分子中,约有1000万在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使这支队伍更趋复杂。其中,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比例大幅度增加,正在形成一个很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群体。 

    三是党外知识分子学习、交流的范围日益具有世界性。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的知识分子已经达到30多万人,并且呈日益上升趋势。留学人员所学专业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几乎覆盖了当代科学的所有领域;留学人员的来源,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区市甚至中小城市。留学人员的增多,也扩大和提高了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中国与各个国家间的来往和了解。 

上述这些变化,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战工作一定要适应这些变化,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和新世纪全党工作的大局,认识和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u 61.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 

江泽民同志在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结合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的特点,进一步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尤其要重点做好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之所以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因为: 

党外知识分子历来就是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其中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主要是党外知识分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广大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同时仍作为统一战线成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统一战线是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在内的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工人、农民共同构成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 

党外知识分子是爱国统一战线各个领域代表性人物的“源头”。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特别是他们的代表人物,都来源于党外知识分子。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就抓住了各个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党外干部队伍输送人才。如果不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爱国统一战线势必收缩,并将影响整个统一战线和各个领域统战工作的开展。

 

62. 统战部门要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知识分子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面广,党政许多部门都从各自的职能出发从事这项工作,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部门则从统战工作角度从事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战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因为:

 

  第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的人才源泉。各方面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绝大多数是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战线的代表性人士,都是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外高级专家、学者。

 

  第二,我党历来把知识分子工作作为统战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新时期知识分子工作时指出:知识分子问题“统战部要研究,要管,要综合反映这方面的情况,反映全貌。”新时期党中央下发的有关统战工作文件中,都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列为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各级统战部门多年来,为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也深受党外知识分子欢迎和各级党委的重视。长期实践证明,统战部门既有必要也完全可以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u 63.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范围、任务及主要方式、方法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统战部门要反映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举荐人才。”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统战部门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上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点。 

反映情况,就是通过掌握和反映党外知识分子代表性人物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情况,从总体上加以分析,力求反映党外知识分子的全貌。

掌握政策,就是要切实履行督促检查各地政策执行的责任,及时了解和发现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向党委提出政策性建议,并参与制定知识分子政策。

协调关系,就是要协调好党与党外知识分子的关系,把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积极协调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系,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同心协力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举荐人才,就是根据党外代表人物大都来自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有计划地物色、培养、选拔那些德才兼备、能与党真诚合作、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党外优秀人才,将其举荐到人大、政府、政协或有关部门,进行适当安排。 

统战部重点是做好有代表性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并通过他们做好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 

江泽民同志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统战工作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祖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党外知识分子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如何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祖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首先,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看到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政策分不开的。党外知识分子重视和要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反映和表现,是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鼓励和保护的。党和政府制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充分体现知识价值等一系列政策,鼓励知识分子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是,知识分子如果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作为最终目标和最高追求,不顾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就会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相背离。 

其次,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看到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旧中国,许多知识分子报国无门,个人价值也无法实现。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李四光等知识分子纷纷回国,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同时实现了个人价值。实践证明,只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人价值升华为振兴中华的巨大力量。

第三,要为党外知识分子实现个人价值创造条件。要积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的知识分子政策,把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具体措施,支持在科技、教育、社科、文化等领域的党外知识分子的专家、学者出版学术著作,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等,进行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要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充分实现和体现个人价值。

u 64. 做好高等院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切实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为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国有企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重要地位的认识,针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

高等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重点,是做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工作。要加强党委对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领导,提高党委书记的统战意识。高等院校的党委书记,要重视并亲自抓统战工作,带头同党外知识分子交朋友,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批评、建议,不断改进工作。要建立起包括工作网络、人物网络、信息网络、调研网络等完整配套的系统网络,形成健全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及时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把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u 65.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我国的民族实际相结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的观点和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

(2)社会主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兴旺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继续存在。

(3)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解决整个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4)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都应该一律平等,应该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

(5)大力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各民族要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和繁荣。

(6)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7)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8)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处理民族问题时,还要注意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

66.统战部门的主要职能

各级统战部是党中央和各级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50年代初,党中央就为统战部门确定了“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的基本职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后,随着统一战线的迅猛发展,统战部门的基本职能内涵加深,内容更加丰富。目前,统战部门的主要职责如下:

(1)调查研究统一战线的理论和重大的方针政策,组织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向中央和各级党委反映情况,提出开展统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负责联系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及时通报情况,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贯彻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政策;落实中央关于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的工作;支持、帮助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选拔、培养新一代代表人物。

(3)负责调查研究、检查有关民族、宗教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联系少数民族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举荐工作。

(4)负责开展以祖国统一为重点的海外统战工作;联系港、澳、台和华侨华人中的有关社团及代表人士;做好台胞、台属的有关工作。

(5)负责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培养、选拔、推荐党外人士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的工作,做好党外后备干部和新的代表人物队伍的建设工作。

(6)负责联系工商联、联系港、澳、台及海外工商社团和代表人士。调查、研究并反映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物的情况,协调关系,提出政策建议,选拔、培养积极分子队伍。

(7)调查研究党外知识分子的情况,反映意见,协调关系,提出政策建议;联系并培养党外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

(8)负责开展海内外统一战线的宣传工作。

(9)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统战工作。

(10)完成中央和各级党委交办的其他任务。

u 67. 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加强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统一战线同一切事物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统一战线科学就是要对统一战线这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社会历史现象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找出其内在的规律,形成知识体系,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充实、丰富。

马克思、恩格斯为这门科学奠定了基础,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下发展了这门科学,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这门科学在中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统一战线理论。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新的历史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解决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把这门科学的理论研究又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统一战线科学研究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涉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战略、策略以及社会关系的诸多方面,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广泛的领域,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民族、宗教、知识分子,在我国还包括港澳台同胞和华侨等问题,是一个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统一战线科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统一战线科学研究对我党思想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u  68统战工作制度

一、坚持和完善征求党外人士意见的制度。

  拟定学期工作计划、出台重大改革项目以及确定其他重大决策之前,要广泛征求党外人士的意见;建立“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处理意见单”,领导通过填写“处理意见单”对于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党外人士为统战工作工作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二、坚持党外代表人士的不断培训和向党外人士传达文件的制度。

  统战部举行的有关干部会、报告会及其他有关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应邀请党外代表人士和侨联负责人参加。每学期工作计划、情况通报、简报等发送各民主党派和侨联基层组织。 

按照中央、省委文件有关规定,及时向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传达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 

三、坚持和完善区党员领导干部同党外人士交友联谊制度。

区党员领导干部每人都要深交3—4名党外人士知心朋友,和他们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党委成员要支持和参加学校重要的统战活动;统战部要协助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妥善解决党外代表人士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1、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根据各民主党派章程坚持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方针,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支持和帮助各民主党派按照组织发展程序,认真做好发展对象的考察、培养工作,在注重质量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稳步发展。 

2、帮助各民主党派把组织建设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落实培养措施,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后备干部队伍。 

3、支持民主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广大成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党派历史的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统一思想,认清使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进一步做好党外人士的举荐工作。

党委统战部、组织部相互配合,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对适合任职条件的党外人士加强培养和考察,条件成熟的向校内外有关部门积极推举;做好党外人士的政治和实职安排的举荐工作。

   六、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和侨联基层组织开展活动,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发挥智力和社会影响的优势,在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中积极发挥作用。

   七、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发挥作用。  

   八、各级党组织都要重视统战工作,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上一篇: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入 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 下一篇:《统一战线100个由来》入选优秀通俗理论读物